[短文]龍鋼-《在崇明島百米沖刺》
崇明島是我國第三大島,由于前些年建成了長江隧橋,人們如今去崇明島方便了許多,而新的崇明游輪一日游的開通,更是感覺崇明與市區的距離近在咫尺。然而,在上世紀70年代,上海市區至崇明島的單程路上就要耗一整天,更談不上一日游。
當時,上海市區往崇明島的線路有兩條線,一條是市區十六鋪碼頭至崇明南門港碼頭,一條是寶山吳淞碼頭至崇明堡鎮碼頭。筆者當年在崇明新開河插隊落戶,坐的船是吳淞碼頭至崇明堡鎮碼頭這條線路,每年的國慶節和春節因為要回市區過節,都要往返這條線路。
那年頭,崇明的堡鎮碼頭非常簡陋,船靠上岸后,要走過200多米長的路到碼頭廣場,而廣場地面是用煤渣和泥混合鋪成的,廣場上沒有公交車站,只有每天兩班接駁車(碼頭至公交汽車站)停在碼頭的煤渣廣場上。上岸后,如果你走得慢一點,趕不上接駁車,那就只能選擇坐在私人的28英寸自行車后座上,讓人把你送到汽車站。那時接駁車車費才幾分錢,而私人的自行車送你,則要5角錢,這對于一年勞作下來,只能分到幾十元的插隊知青們來說,是筆不小的開銷。因而,人們為了趕上接駁車,便必不可少地要上演“打仗”的情形。
每次船一到,接駁車只有二三輛,而一船人卻有三四百號。船上人大多數需要到公交汽車站候車,而堡鎮碼頭離公交汽車站有三站路遠,走路得半個小時。公交汽車站的每條線路每班車要間隔一個小時或更長時間,如果不能及時趕到公交汽車站,錯過了發車時間,很有可能趕不到想到的地方。
為了能趕上碼頭上的接駁車,當年坐船去崇明堡鎮的乘客,在船靠岸前半個多小時,就在船門口開始前擁后擠了。船一靠上岸,門一開,人們便爭先恐后地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向接駁車飛奔……
有一次,坐船回崇明,照例在船行將靠上堡鎮碼頭前早早地擁擠在船門口。船門一開,便拿出當年當運動員時的速度向前奔跑。不料,由于只注意向前看,沒注意腳下的路,一個“狗吃屎”,摔倒在地,由于天熱,穿著短袖,手臂擦破,全是煤渣,痛得爬不起來。強忍著疼痛爬起來時,卻眼睜睜地看著最后一輛接駁車開走。
接駁車開走,意味著得坐私人自行車前往汽車站。只能忍痛花“大錢”,叫了一輛自行車??勺孕熊嚢盐宜偷狡囌緯r,卻發現去新開河鎮的當天最后一輛班車已在5分鐘前開走。正在走投無路時,路邊開來了一輛拖拉機。連忙向拖拉機手招手,拖拉機停了下來,機手問明了情況后,讓上了拖拉機,說可以“順路”送到新開河鎮,這讓我喜出望外,似乎遇到了“救星”一般。
當年在崇明島務農的上海知青有數萬人之多,他們中的多數人或許和筆者一樣,也經歷過上碼頭后的“百米沖刺”。今天回憶起來,這也許是人生中的一段歷練,一生都難以忘懷。
本文援引:https://www.shobserver.com/journal/2019-06-07/getArticle.htm?id=272748
(為使文章語句通順,CMPCER.COM刪去并變更部分用詞,原文參看【本文援引】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