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2015國內客廳娛樂市場發展報告 安卓智能電視關注度日益提升(圖)
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騰訊家電訊(趙陽)對絕大多數朋友而言,客廳也許只是一個與客人會面的地方,只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看電視、嗑瓜子、聊天的場所,但現在這一切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你家的客廳會慢慢變成一個超級大影院,不僅能看大片,你還能走進大片和里面的人物互動;你家客廳會變成一個游樂場,全世界所有最好玩的玩具都將出現在你的眼前;你家客廳會變成音樂廳,只要靜靜的坐在那里,各種大牌明星都將出現在你面前,只為你單獨演唱你最喜歡的歌曲……別不相信,其實這并不遙遠,并且正在發生。
一、產品智能化改變客廳單一娛樂方式
1.智能電視引爆客廳娛樂
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你家客廳中那臺令小伙伴們都羨慕的背投電視、那臺古老的錄像機、那個曾經讓你一個暑假都不愿出門的小霸王游戲機……這些老古董或許早已不知去向,但你是否發現,不論錄像機、游戲機,還是后來的DVD,這些不同形態的娛樂產品都未讓你的視線離開過客廳中那臺電視機。雖然這臺電視機給我們帶來的娛樂僅僅只是連續劇、電影、動畫片這些現在看來頗為單調的視頻或者簡單的游戲,但即便這樣,它也默默地陪伴著我們度過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
實際上,直到今天,電視機仍然存在于我們大多數家庭當中,很多家庭甚至擁有不止一臺。但不同的是,圍繞著電視機所能展開的娛樂功能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視頻播放了。
2013年樂視推出智能電視,智能電視市場如其所愿被引爆。從開始的互聯網廠商到后來的傳統電視廠商,都先后大規模參戰,讓這個沉寂了多年的傳統家電行業迎來了新的起點。而此時你突然發現,曾經那個我們使用最頻繁,甚至已經淪為“陪伴型”的電視機開始變得越來越神奇,上網、聊天、購物,甚至交水電費等等越來越多五花八門的功能都被塞進其中。也正是因為如此,智能電視引爆了客廳娛樂產業,各種曾經與電視相關、不相關的產品、概念開始在客廳娛樂這個大話題下逐漸衍生,成為了包括終端廠商、消費者、媒體等等爭相追逐的焦點。
2.更多電視之外的產品擠進客廳
如果說在智能家居領域各類產品都在爭奪入口,那么在客廳娛樂領域中,不如說各種產品都在爭奪“中心”。所謂入口,更多強調的是連接性,而作為客廳娛樂的中心,雖然也同樣有向外擴展的需求,但總體來說,它還更需要產品本身擁有強大的性能和出色的交互體驗。
因此,智能電視、電視盒子、智能投影、手機、各種虛擬現實產品,甚至看上去和客廳娛樂關系不大的PC也都趁著智能大潮不斷的對自己的功能、交互性等方面進行加強,力求能夠最大限度地占領客廳。
3.客廳娛樂一直都是綜合體
各種智能產品都在不惜代價地擠入客廳,以至于即便是我們目前常見的客廳娛樂方式依舊還是那幾種,但其中承載的內容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
1)通過互聯網觀看視頻內容更受獲青睞
不再滿足于PC顯示器的小尺寸,利用電視盒子或智能電視直接通過互聯網來觀看各類視頻的朋友已經成為了使用電視機的主力。即便是近些年來電視臺為了吸引觀眾不斷推陳出新,在節目形式上不斷探索,也推出了類似《中國好聲音》、《爸爸去哪?》這類廣受歡迎的綜藝節目,但吸引力顯然遠遠不及擁有著豐富獨家視頻內容資源、可以進行自由點播的各大視頻網站。據數據統計,僅2015年初各大衛視臺收視率就普遍出現了10%左右的跌幅,在晚間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劇,跌幅更高達20%左右。當各大視頻網站的內容被搬上了智能電視的大屏之后,越來越多的朋友已經逐漸拋棄了傳統電視節目,形成了利用智能電視直接觀看互聯網視頻內容的習慣。
2)Android電視游戲關注度日益提升
相信之前一定有不少人認為,電視游戲指的就是利用電視機玩Xbox、PS4這樣的傳統游戲主機。但隨著智能電視的大面積普及,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逐漸接觸到了智能電視中的各類Android游戲。這類用戶或許沒有那些所謂的“真正”玩家那么熱衷于超大型游戲,但他們渴望在電視大屏上找回兒時小霸王的記憶、幻想著利用遙控器與游戲中的人物進行體感互動,成就平凡生活中的英雄夢想。也有一部分用戶會利用多屏互聯技術,把手機中的游戲投射到智能電視中,實現著小屏向大屏的轉換??傊?,電視游戲的范疇已經不再局限于那些傳統的游戲機,智能電視給用戶的大屏化游戲體驗帶來了更多的可能。
3)互聯網改變“聽”音樂的方式
除了視頻和游戲以外,其實在客廳中還存在著一種“文藝范兒”用戶。他們不看電視,也不玩電視游戲,時不時就喜歡用手機連接好具有Wifi功能的音箱,打開QQ音樂在客廳沙發中靜靜的聽聽歌,舒緩一下心情。相較于利用磁帶、CD欣賞音樂的傳統方式來說,這種“簡單”的娛樂方式已經開始被各大智能電視廠商、音響廠商所認可。而且,QQ音樂、網易云音樂、蝦米音樂、百度音樂、天天動聽等等各種網絡音樂服務在用戶手機中的入駐也給了這些智能音響設備更多的施展空間。
但是你可曾留意過,在日常的客廳娛樂環境中,我們每個人應該是一個怎樣的狀態呢?我想,你很可能是在看電視的同時玩著手機中的斗地主,也很可能是在玩電腦的同時不時瞄兩眼正在熱播的《中國好聲音》。,各種智能化產品不斷增多讓我們在客廳的娛樂方式注定不再單一,交叉、復合式的娛樂成為了我們在客廳中的最常見的一種狀況。?
二、客廳娛樂電視必不可少
關于客廳娛樂這個大話題,騰訊家電進行了一項大規模的調查,整個調查涉及十余個問題,涵蓋了大家對客廳娛樂認知的各個方面,并將這一調查在騰訊網多個用戶群反差較大的頻道進行了推廣,經過以中國網民性別和收入為基礎對照的優化與交叉分析去重后,獲取了29694個有效樣本,由此來探究2015年客廳娛樂的一些發展情況。
不論是在過去近三十年的時間里,還是現在各種智能化產品爆發的時代,客廳娛樂中電視機一直是必不可少的娛樂產品。在我們的調查結果中顯示,有71.1%的參與者認為智能電視是客廳中不可缺少的娛樂產品。調查中占比排名位于智能電視之后的依次是音響產品、游戲機、電視盒子、智能手機,分別占比為38.3%、31.8%、24.2%和19.3%。從排名前三位的產品來看,也完全符合我們對用戶目前主流客廳娛樂方式的判斷。
1.硬件:電視機從未逃出過大眾視線
自從上個世紀英國人發明了最原始的電視機以來,客廳當中就再也沒有缺少過它的身影。從開始的黑白電視到彩色電視,從電子管電視、晶體管電視到后來的集成電路電視,再到現如今的數字電視、互聯網電視,看電視一直是人們休閑娛樂、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1)新的內容獲取方式把觀眾拉回到電視機前
90年代起,隨著家用電腦和互聯網的普及發展,不少用戶的目光已經開始有了變化。尤其是年輕一代,把更多的時間給了14英寸的電腦顯示器,即便電視機依舊還是會被每天打開,但當你坐在電腦前會發現,互聯網世界遠遠比電視機里的世界要更加精彩。
但由于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家用PC實際上正在慢慢被那些曾經認為它“無所不能”的死忠用戶慢慢拋棄,近兩年來PC行業里談得最多的話題不是創新而是如何自救、如何抱團取暖。在我看來,PC產業的衰落有大環境的因素,但更多則是自我提升的意識不強。以客廳娛樂方面為例,即便是家用PC硬件性能再強,但顯示器這塊屏幕卻發展了這么多年,到頭來某些性能指標還不如手機屏幕。
而恰在此時,智能家居概念的爆發讓谷歌、亞馬遜這樣的國際巨頭和國內海爾、長虹這樣的傳統廠商,甚至包括國內一些初創互聯網公司都不約而同地盯住了家用PC“騰退”出的這塊區域——客廳。在他們看來,智能電視乃至電視盒子是進入客廳、打開客廳娛樂大門的最佳選擇。
2)顯示技術是智能電視未來發展重點
智能電視發展初期,人們對電視機上能夠安裝軟件這件事有著極大的好奇心,更多用戶關心電視機是否“智能”。以致后來大批電視機廠商入局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擺出自己有一個個性定制化的UI界面,并宣布要打造一套自己的生態圈——有實力的廠商自己研發操作系統,如Tizen、WebOS,一般廠商開始跑馬圈地與各個互聯網公司進行合作。
盡管當時所有智能電視廠商的爭奪方向看起來都比較單一,但真正“跑”下來一圈后,大家發現,幾乎所有智能電視都使用的是Android系統,即便是UI不同,體驗上也是換湯不換藥。隨后,廣電政策的收縮多少波及到了電視領域,讓智能電視施展空間受到了很大局限。再加上智能電視發展初期操作體驗上遇到的瓶頸,使得許多廠商開始把注意力又集中到了電視本身,大尺寸、曲面屏幕、4K分辨率等等一時間成為了當時電視圈最熱門的詞語。而這個現象也在2014年的CES大展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在2014年的CES大展上,三星一口氣推出了10余款UHD TV,包括當時世界上最大的110英寸電視、6款曲面電視,以及一款105英寸曲面UHD TV;而索尼則推出了XBR X950B、XBR-X900B以及XBR-850B三大系列4K電視產品;LG也展示了多款UHD超高清電視,包括兩款不同型號的77英寸4K OLED曲面電視等等。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要買非4K分辨率的屏幕,都不好意思拿來當做談資。
除了這些領軍企業以外,自2014年以來,創維、海信、康佳、樂視、小米等等主流的傳統電視廠商和互聯網廠商也均以4K分辨率產品作為主打機型推向市場。此外,智能電視主流的屏幕尺寸也從46英寸、47英寸,發展到了55英寸。
從2015年開始智能電視的功能逐漸“聚焦”,真正能夠幫助用戶在視覺體驗上得到提升的顯示技術成為了被各大電視廠商熱炒的焦點。例如,三星、長虹、TCL相繼發布了擁有更寬色域的量子點電視,而LG則在孤軍奮戰的OLED陣營中越戰越勇不僅更加強調著自己是未來電視機顯示技術趨勢的標簽,也把HDR技術帶到了智能電視的前臺。
2.軟件:從單純視頻娛樂向功能性延展
在智能電視到來之前,電視機從黑白到彩色,從CRT到超薄的LED,都是硬件層面上的改變。直到智能電視的出現,這類產品才開始從單純的客廳視頻娛樂向著智能化、功能化延伸。
1)智能電視操作系統爭奪激烈
Android系統應用最廣泛,娛樂體驗持續提升
電視機智能化最突出的體現在于智能操作系統的加入。就像之前所說,早期的智能電視實際上并沒有所謂的智能系統,都是采用預裝應用的模式來實現除收看電視節目以外的固定功能,用戶對電視機應用添減上幾乎沒有任何自由度可言??梢哉f,“萬能”的Android系統將電視機帶入到了真正的智能化時代。
Android操作系統憑借其開源和可定制等的特點,成為了幾乎所有電視機廠商邁向智能化的首選。緊接著,問題也隨之而來,你會發現所有的智能電視在系統方面都大同小異,即便是所謂的創新也大部分都只是在UI界面上不斷變化。一時間,智能電視中出現了三明治、磁貼、十字交叉、瀑布流等等各種UI界面,幾乎讓人目不暇接。但這些看似不同的操作界面實際上都是在Android系統基礎上進行的優化設計,電視廠商則把這種優化設計叫做“深度定制”。
面對著這種同質化嚴重的情況,智能電視廠商開始另辟新途,把爭奪的焦點集中到了各自擁有的資源身上。一方面,廣大智能電視廠商都瞄準了互聯網豐富的視頻資源,在合規的前提下與各大牌照方、互聯網視頻網站進行合作,爭取更多的獨家內容;另一方面,它們各自利用Android系統本身的開放性和互聯互通性,在功能上爭取更多的亮點??傊?,Android系統就像個大碗,智能電視廠商只有不斷地往里放入“新的東西”,在視覺、聽覺、智能功能等方面的娛樂體驗不斷提升才能讓用戶保持關注。
Tizen系統已具一定規模,挑戰Android還顯稚嫩
三星宣布2015年旗下所有Smart TV都搭載全新的Tizen操作系統。而搭載了Tizen操作系統的三星全新Smart TV將擁有更智能、更易用、更直觀、更簡潔應用體驗。
實際上,三星智能電視近幾年以來一直在操作系統上處于探索階段。之前三星智能電視所采用的操作系統并非我們常見的Android系統,而是搭載了自己基于Linux開發的智能系統??陀^來說,三星智能電視此前的系統在經過了一系列升級進化之后基本達到了一個令人滿意的程度。而之所以三星還要強勢在其電視產品上加入自家Tizen操作系統,主要是為了擺脫Android的束縛,打造自己完整的生態鏈。雖然Tizen操作系統之前可謂“命途多舛”,一再跳票,但2015年還是“倔強”地進駐到了三星Smart TV當中。這對于三星智能電視,乃至整個三星智能生態來說也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不過,應用數量匱乏是三星智能電視中Tizen系統所面臨的最大問題。騰訊家電此前對一款配備有Tizen系統的最新三星智能電視體驗中發現,雖然其應用程序界面分為了視頻、游戲機、體育、生活方式、信息、教育、兒童幾個板塊,但是每個板塊中的應用數量最多的只有20幾個,少的例如視頻,只有一個。如此境況即便是有再簡潔的操作體驗,也難以令人滿意。因此,從現階段來說,不論以后Tizen系統是否會像iOS、Android系統那樣發揚光大,最起碼在當前它想要與配有Android系統的智能電視機型去抗衡還很難。
WebOS系統應用數量匱乏,需要更多支持
WebOS——曾經被譽為全世界最先進的操作系統之一。而也正是這樣一個備受贊譽的智能系統,卻從Palm到惠普,再到LG,幾經易手,最后才在LG的智能電視上找到了歸宿。而2014年的CES大展,正是LG WebOS系統智能電視夢想的起點。
不過,經歷了將近兩年的市場洗禮,LG對其智能電視的宣傳策略也有所改變。你會發現,LG智能電視現在更多的是在強調OLED和HDR技術,鮮有聲音再提到其曾經承載著光榮與夢想的WebOS系統。
用過WebOS系統智能電視的朋友一定對其清新的界面印象頗深。尤其是它屏幕下方從左向右滾動的大瓷片式圖標,其跳躍的顏色就足以讓人大飽眼福。此外,WebOS智能電視系統簡單的操作方式也同樣吸引著不少用戶。例如,利用那些“大瓷片”,你可以在不返回到系統主屏幕的情況下自由的在電視、視頻,甚至外部存儲設備間切換。而且,它還能自動識別新的輸入設備和標簽,并為你顯示名稱。如你接上PS4后,界面中就會顯示PS4卡片,而不僅是“HDMI 2”,一目了然。
即便如此,面對著強大的Android系統智能電視,LG的WebOS之路還要走很長一段時間,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應用數量。Android系統憑借著平臺的開放性,擁有著大量的開發者,而這是WebOS系統完全不能比擬的。雖然WebOS系統是基于HTML 5開發,也可以讓開發者參與進來。LG也曾表示,一旦更多的開發者加入到WebOS的應用中來,人們就會開始把WebOS視為一種強勁的開放系統。但是顯然,LG的這種想法有些一廂情愿的味道。
2)智能電視游戲給玩家娛樂體驗更多樣
隨著國家對游戲機的解禁,不只是電視廠商,所有的用戶都把這個回歸于電視大屏的“新娛樂項目”看作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朝陽。對于傳統游戲機市場是這樣,對于新興的智能電視游戲更是如此。
免費是智能電視游戲最大優勢
盡管說到電視游戲大家都會先想到游戲主機,但從電視機產品智能化興起開始,其中的各種Andorid游戲就是除了視頻以外最受關注的一類應用。也因此,不管是電視廠商還是盒子廠商都紛紛投注于此。此前聯想和TCL都相繼推出過主打游戲應用的智能電視產品,而TCL甚至還推出了專門玩游戲的游戲盒子,可謂賣點十足。
目前在智能電視中的游戲大致分為以下幾類:從游戲主機直接移植過來的大作,如《極品飛車》、《刺客信條》、《FIFA》等;輕量化的游戲機模擬器游戲和移植到大屏的手游,如PSP版《三國無雙》、PSP版《勝利十一人》、《穿越火線》、《現代戰爭》、《天天飛車》等;以及專門為智能電視開發的各種休閑益智類游戲等。
更重要的是,相較傳統游戲主機的游戲軟件一般都是需要“花大價錢”來購買實體CD或付費下載而言,這些智能電視中的游戲內容不僅絕大多數都是免費軟件,而且你還可以通過各種下載渠道來獲取它們。例如,你可以在智能電視本身的應用市場中直接下載,也可以通過像AIWI體感游戲平臺、動游游戲平臺、ATET游戲平臺、小蔥游戲平臺等等這樣的游戲聚合平臺來下載。
當然,限于目前智能電視和電視盒子本身的硬件結構和Android系統在游戲軟件開發方面的不足,你能下載到的絕大多數游戲還只是以休閑類小游戲為主。盡管也有寥寥無幾的移植游戲大作和看似經典的模擬器游戲,但終究還是很難吊起真正游戲玩家的胃口。不過必須承認,智能電視中絕大多數Android游戲“免費”的特性、更方便的游戲內容獲取渠道,以及體感遙控器、手機控制等全新操控方式,給玩家帶來了相比傳統游戲主機更豐富的娛樂體驗。
云游戲或成電視游戲未來突破口
所謂的云游戲,是以云計算為基礎,所有游戲都在服務器端運行,只將渲染完畢的游戲畫面壓縮后通過網絡傳送給用戶。在客戶端,用戶的游戲設備不需要任何高端處理器和顯卡,只需要基本的視頻解壓能力就可以了。這樣一來,云游戲解決了智能電視硬件性能無法支持重量級游戲大作的問題。雖然云游戲對于網絡的要求較高,而且同樣面臨著游戲大作不多的情況,但這顯然對于當前智能電視游戲來說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
3)智能電視未來發展更看重實用功能
如果有人問你客廳里的電視能做些什么?在傳統電視的時代中,或許你會認為提出這個問題的人腦子有毛?。骸半娨暵?,就是看而已?!钡S著電視智能化的到來,這個問題有了更多的答案。確實,智能電視之所以能夠得到快速發展,除了極大豐富了原有有線電視的視頻內容以外,更多實用性功能的擴展也是廣大用戶最期待的亮點。
通過調查數據顯示,視頻應用毋庸置疑成為了目前用戶心目中智能電視系統中最實用的應用。在剩下的18%占比中,教育應用以6.8%的占比超過了游戲應用,大家最不感興趣的則是金融類應用。而之前一直呼聲四起的購物類應用其實只占2.2%,令人頗感意外。
教育類應用呈現立體化趨勢
教育類應用自智能電視爆發以來就一直被業界認為是在視頻、游戲之后,與購物類應用同為未來最有前景的智能電視應用方向。而且,幾乎每一款智能電視或電視盒子中都擁有獨立的教育板塊,甚至一些電視盒子產品還推出了專門配合教育軟件使用的各種配件。
我們從目前整體教育類應用市場來看,其實內容還是比較豐富的,早教、學前教育、小學教育、中學教育、職業培訓等熱門教育資源應有盡有。這些教育類軟件會利用智能電視大屏化的優勢,通過圖像、聲音等手段激發兒童或學生對知識獲取的欲望。我們目前已經熟知的幼兒類教育應用有《貝瓦兒歌》、《一分鐘兒童數學》、《小鴨子歷險記》等,而例如《黃岡名師線上教學》這樣專門針對在校學生的教育類軟件也在智能電視用戶群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實際上,這類教育視頻內容并不是隨著智能電視的出現而被“發明”的,很早以前電視臺其實就有教育頻道,每天播放各種名師講解。顯然,教育類內容在電視機這個大屏載體上很早就被認為是具有很大市場的,并擁有堅實的用戶基礎,而到了智能電視時代更甚。
我們在智能電視的教育板塊中可以看到,目前的教育類應用除了延續傳統電視臺“你講我聽”的模式,而且還利用智能電視互動性特點,加入了各種智能硬件與之配合使用。例如樂視就在推出了兒童桌面的同時,還帶來了針對兒童的口袋故事屋、口袋動畫屋、樂視智能鋼琴等硬件產品,讓用戶的實際體驗更加立體化。
當然,在智能電視中能夠配合各種智能硬件使用的教育類應用數量還不是很多,模式也不夠豐富,但憑借著智能電視本身強大的擴展性,教育類應用還是具有極大發展空間的。
購物類應用正在不斷迎合用戶需求
一直在業界被炒得火熱的購物類應用在我們的調查中遭遇了“滑鐵盧”,參與調查的用戶中,只有2.2%的用戶認為購物應用最實用。但實際上,智能電視在給用戶帶來全新購物體驗的同時,購物應用本身也正在不斷尋找著用戶的痛點,并在努力各個擊破當中。
從今年開始,在視頻類應用遭到廣電“突襲”之后,不論是各大智能電視企業,還是電視盒子廠商,都需要在智能電視上找到新的突破口。于是,他們選中了游戲、購物、教育這三類,認為它們是未來智能電視的三大法寶。而在這其中,表現最積極的可能就要算購物類應用了。尤其是在樂視、蘇寧、海信、阿里巴巴等眾多知名企業入局后,更是給這個市場又重重地添了一把火。
為了有別于我們常見的PC端網絡購物,力求能夠把用戶的“購物欲望”從電腦、手機中吸引到電視大屏上,購物應用本身正在進行著努力:
首先是操作體驗。坦白的說,相比在PC端成熟的鍵盤鼠標網購操作而言,利用遙控器在電視大屏幕上選擇你所要的產品,體驗上沒有任何優勢。于是很多智能電視廠家開發了手機APP,可以利用手機與智能電視相連來解決操作體驗的問題。當然,這個解決方案一度被業界認為有些多此一舉。但即便如此,智能手機的加入讓用戶在電視大屏上的選購、支付等環節的體驗較之前有了很大不同。就算其中某些地方還并不能讓人十分滿意,但這無疑是讓我們看到了廠商努力的方向。
其次是產品展示形式。智能電視廠商為了有別于PC端網購常見的圖片、文字展現形式,充分利用了電視機的大屏化優勢,將商品介紹進行了視頻化處理,不僅給用戶帶來了更加直觀的視覺感受,而且對智能電視購物用戶群從“年輕化”向“全民化”的拓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目前來看,海信的“聚享購”板塊中就加入了視頻導購的內容,而酷開在與“環球購物”進行了合作之后,把商品視頻介紹也當做了一個最重要的創新點推向用戶。而且,除了商品展示視頻化以外,已經不少智能電視廠商開始嘗試讓購物與電視實時節目結合起來,但目前還未真正成形,想要實現還需要一段時間。
此外,目前主推購物類應用的智能電視廠商其實也都正在對自家購物軟件中的商品暢銷度、價格、售后等方面進行著不斷優化,以便在后續的競爭中形成對網購的壓倒性優勢。例如,海信的海外代購平臺可以讓用戶購買到韓國機場中的免稅產品、酷開則對用戶所購買的商品承諾30天內均可退換貨、而阿里巴巴更是在其天貓魔盒中加入了一個M“秒殺”功能,以最直接的低價來吸引更多消費者的目光等等。
由此可見,當購物類應用已經被業界認定為是未來智能電視功能的下一個爆發點之后,智能電視廠商正在絞盡腦汁的去迎合用戶的各種需求。但顯然,未來智能電視購物類應用想要長遠發展,僅靠電視廠商一方肯定不成,未來如何協調軟件開發、擴充商品渠道、制定完備售后體系等等將成為該領域其它參與者繼續努力的方向。?
三、客廳娛樂目前面臨四大問題
雖然說智能電視已經被大家公認為是客廳中不可缺少的產品,但從現有的諸多情況來看,僅僅靠智能電視就想撐起客廳娛樂這面大旗還遠遠不夠。
在針對“哪個因素對你選購客廳娛樂產品的影響最大”的調查中顯示,有38.3%的參與者認為,產品的性價比對選購客廳娛樂產品的影響最大。比如用戶想要的產品超過了購買預算,也就是說對價格不滿意時,會嚴重影響購買決策;這部分用戶在調研中的占比最多。而占比最少的是17.5%的參與者認為沒有足夠的家庭空余時間會影響選購客廳娛樂產品。比如因為工作太忙,在家時間很少等因素影響了對客廳娛樂產品的需求。在另外一個問題中被問及“您對目前客廳娛樂產品哪些地方最不滿意?”時,參與調查的網友普遍表示,目前的客廳娛樂產品功能過于單一、性價比整體偏低、內容不夠豐富,這三項的總和占到了六成以上。
通過以上的兩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出,面對著各種各樣的客廳娛樂產品,大家還是都渴望去嘗試并購買的,關鍵問題在于目前該類產品在價格、功能等方面能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1.提升視覺體驗成本太高
在我們針對“客廳中,你更看重哪種娛樂體驗?”的調查數據中顯示,有32.8%的參與者認為更好的視覺體驗,例如畫質、清晰度等是他們最關心的方面。對于這個結果我們也非常認同,但在目前來看,如果你想要在客廳擁有一個非常出色的視覺體驗,還是需要花費很高成本的。
從目前來看,以最能夠直觀體現視覺效果的電視類、投影類產品為例:雖然大尺寸智能電視整體價位呈下滑趨勢,但擁有更好畫質技術的機型仍然在價格上處于高位。例如,被業界公認為是下一代顯示技術、擁有更純凈色彩表現的OLED電視,目前在京東平臺上最便宜的一款也要15999元,最貴的型號到達了45999元,而這也僅僅只是55英寸機型而已;再看索尼,高端65英寸的4K機型售價均在萬元以上,更別提那些所謂的百寸超大尺寸產品,幾十萬都算便宜的。而像樂視的120英寸智能電視產品,還并不是你想買就能買的。另外,目前市面中還擁有一類被稱為“激光電視”的產品,可以實現客廳娛樂大屏化體驗,目前長虹、海信、光峰、索尼、LG等廠商也均已涉足該領域。但遺憾的是,海信最新發布的激光電視100英寸產品起價59999元、光峰的產品售價約10萬左右、LG激光電視為6萬左右,而索尼也曾推過4K級別的激光電視產品,但它的價格最高,達到了約18萬-24萬元。
當然,如果你覺得要體驗更好的視覺效果在電視端做文章確實有點兒接受不了,那么可以退而求其次,從大尺寸入手,選擇普通的家用智能投影?;蛟S這確實是一個辦法,但如果你真正實踐過就會發現,這其實并不是一個想當然的事情。
投影類產品自走向智能化以來,各類標稱可以實現百寸投射效果的家用智能投影在價格上已經完全進入到了普通消費領域。不僅千元左右機型比比皆是,甚至各種百元級別的便攜式產品也都擺在了各大線上線下賣場的主推位置,牽動著那些對大屏體驗有著極度渴望的消費者。然而只有你在滿懷希望把它們“抱”回家之后才會發現,原來要想舒舒服服地使用這些智能投影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放在哪”竟然成為了最大的難題。而更致命的是,這類產品由于亮度普遍偏低,白天不拉窗簾時幾乎無法觀看——投影類產品價格成本是下來了,但使用成本依舊不低,同樣尷尬。其實類似于在智能電視、智能投影上遇到的情況,在傳統游戲機、電腦等等產品中也普遍存在,我們就不再一一枚舉了。
2.互動體驗提升空間大
產品的智能化并不是一刀切,能用手機控制的產品并不能算是“智能產品”。這個問題其實在智能家居領域中就一直被用戶詬病。例如,所謂的智能洗衣機其實就是可以用手機APP來控制洗衣機的開關;而智能爐灶則也是用手機來控制爐灶的火量大小……顯然,這些所謂的“智能”對于我們的實際應用來說不僅沒有起到任何幫助作用,相反有時還會干擾我們的正常操作。我們把一些主流客廳娛樂產品中出現的這種情況歸結為互動體驗不佳。
首先,語音、手勢控制是被認為最先進駐到客廳娛樂產品中的標志性智能功能,目前多被用在智能電視、電視盒子、音箱等產品中。而在語音功能的實際體驗中我們發現,即便是一些產品宣稱搭載了遠程語音識別,并可以支持各種方言,說說話就能進行內容搜索,但這些功能目前往往在安靜環境中表現還好,準確度也比較高,而如果使用環境中充斥著較為嘈雜的聲音,它們的準確率將大大下降。
再說手勢。手勢控制功能被我們所熟知其實更多是從任天堂Wii游戲機開始的。后來它才被用于智能電視的遙控器和其中的一些互動性游戲當中。它和語音功能一樣,體驗中同樣也有精準度的問題。目前體驗比較好的手勢操作也就只有聯想智能電視一家,其它均體驗一般。而在游戲方面,手勢操作被引申為體感游戲。這些游戲也許開始的時候你會覺得比較好玩,而到中期則就偶爾為之,再到后來就變成了基本不玩。這種情況歸根結底也同樣是因為體驗不佳。
我們始終認為,語音、手勢這樣的智能交互功能如果實際體驗和操作方式能夠找到正途,它們將會給客廳娛樂帶來無限可能。就像之前我們說語音控制的加入完全有可能讓小小的音響產品晉升為智能家居入口。所以,從這兩個最普及的客廳娛樂功能來看,所有產品的交互體驗還有著很大的升級空間。說不定未來這些智能控制還將能被延伸成意念控制,這都是我們所期望看到的。
3.智能功能不夠智能
在調查數據中顯示,功能、內容豐富程度是大家對目前客廳娛樂產品最不滿意的地方。
如果從功能角度來看,幾乎所有的消費者都希望擁有一個“大而全”的產品,能夠滿足他們所有的娛樂需求,而且一些終端廠商也是向著這個方向在努力。例如,智能電視類產品除了視頻應用,更期望于在購物、游戲、醫療、金融等方面去拓展;剛剛進入中國的微軟Xbox One也與百視通進行了合作,試圖在游戲以外開拓對國內用戶的視頻服務;而一些音響類產品也是如此,除了加入藍牙、Wifi等功能以外,還整合了國內多個音樂服務在其中等等??审w驗一圈下來你會發現,其實并沒有哪個“大而全”的產品能夠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讓我們完全滿意。
在我們的實際體驗中發現,許多智能電視產品雖然在操作系統中都劃分了各種板塊,但除了視頻點播以外,其它板塊中的實用性著實不高,甚至像某些系統中除視頻應用以外其它板塊中的應用幾乎是空的。而這種情況不僅在智能電視中,在電視盒子、智能投影中也隨處可見。而音響類產品也是如此,小品牌產品在音質上不能滿足我們需求,大品牌產品又在本地化方面處理得不好,直接拉開了與用戶之間的距離。
在我和身邊朋友聊天時問他們“對客廳娛樂產品最大不滿的地方在哪?”時,不少朋友都提到,本來想買一個電視盒子,想以它為中心,通過與智能手機的互聯在智能電視、音響上播放自己喜歡的影片和音樂,但無奈這些產品中的DLNA、AirPlay等等互聯技術所表現出的極其不穩定性,讓他們倍感失望。
4.廉價客廳娛樂產品難滿足用戶預期
大家對于客廳娛樂的愿望和期待是毋庸置疑的,而在這個前提下,大家都愿意花多少錢去體驗也是一個關鍵。
從調查中我們發現,愿意花費1000-5000元來提升客廳娛樂體驗的參與者有34.4%,愿意花費5000-9999元的參與者有33.2%。也就是說,能夠承受萬元以內價格的朋友占到了整個調查參與者的60%以上??梢姶蠖鄶蹬笥堰€是非常愿意通過不太過分的消費對看大片、聽音樂、玩游戲這樣的客廳娛樂體驗進行改善的。而同時調查中愿意花費10000-29999元的參與者也占到了18.7%,可見也是有不少朋友希望通過萬元級的花費讓客廳達到一個不錯的娛樂效果。也就是說,這部分朋友對客廳娛樂產品的期望更高。由此可見,對于中高端客廳娛樂產品來說,是有著一定市場空間的。
另外在這個調查中也可以看到,選擇愿意花費3萬元以上去提升客廳娛樂體驗的參與者并不多。當然,這一方面反映出,雖然市場中一些高價位客廳娛樂產品在不時涌現,但始終停留在“看得多,買得少”的階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家其實并不愿意把改變客廳娛樂環境這個事情當成一種“額外的負擔”去占用自己過多的精力或金錢。
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大家其實對特別便宜的產品并不是非常感興趣。例如調查中愿意花費999元以下去提升客廳娛樂體驗的參與者只占4.4%。
通過我們在市場中的實際調查發現,千元以下的產品多為國產品牌、硬件性能指標不高、功能較少,或不適合客廳環境使用的產品。例如,千元以下智能電視多為小尺寸機型,并不能更好的滿足用戶對客廳娛樂大屏體驗的預期;智能投影則以不適合客廳使用的便攜式機型為主;而智能音箱類則更多是一些不知名的品牌產品等等。
由此可見,大家對千元以下機型并不感冒的原因主要是多數該價位主流客廳娛樂產品本身的性能有限,無法滿足用戶對客廳娛樂體驗提升的需求。這也從側面給了那些渾水摸魚,妄圖通過低價吸引消費者的廠商一個啟示。
四、誰將成為客廳娛樂突破口
不得不佩服互聯網、智能化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改變,它讓一切我們曾經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就像在我們的調查結果中顯示,有71.1%的參與者認為智能電視是客廳中不可缺少的娛樂產品,遠遠超過了其它產品類別。但顯然在各種智能化客廳娛樂產品的誘惑面前,大家并不認為客廳娛樂的未來僅僅只局限于智能電視。
從調查數據中可以看到,當被問及“未來客廳娛樂環境中哪些最有可能替代智能電視地位?”時,依舊堅定認為智能電視不能被任何產品取代的參與者只有12.5%??梢娫谟卸喾N選擇之后,大家對客廳娛樂現有環境的改變還是有很大憧憬和期盼的。另外,選擇智能電視盒子+顯示設備和智能家用投影儀的分別占21.3%和22.3%。這說明了即便是智能電視可以被取代,但是視頻需求和智能功能是不能被取代的。大家其實并不在乎是哪塊屏來為我們提供這些智能功能和視頻需求,更關注的是如何能夠在相同效果的情況下,做到低成本、自由度高、甚至大屏化。這才是用戶真正所關注的重點。
1.智能電視的三大保級砝碼
通過上面的調查可以看到,智能電視在用戶心中更像是一個雞肋:大家一方面認為它是客廳中必不可少的娛樂產品,另一方面又覺得它并不是唯一能承載所需功能的產品。這無疑也顯示出了目前智能電視的一個尷尬處境。
對于“目前你認為智能電視哪些方面最重要”的問題,調查結果占比超過了一半的選項有兩個,一個是畫質表現、一個是視頻資源。而隨后是操作系統,占比為47%。也就是說,目前用戶對智能電視的期待說白了就是要:效果好、內容多、操作系統體驗佳,僅此而已。而恰恰相反的是,在“你對目前智能電視產品的哪些地方最不滿意?”的調查中,竟有超過一半的參與者對視頻資源不滿意,其次占比49%的是操作系統,第三位的是互動功能占39.5%,之后才是畫質表現。由此可見,隨著各大智能電視廠商近些年來已經將目光轉向了切切實實能夠給用戶帶來“實惠”的顯示技術,智能電視產品普遍已經能夠為用戶帶來一個較為滿意的視覺體驗。但即便如此,智能電視想要在眾多客廳娛樂產品中力保不失,繼續大力發展顯示技術、最大限度提升視頻內容資源的豐富度、更好的完善智能操作系統將是三大破局關鍵。
與此同時,智能電視如何做好大屏化、低成本等方面也是未來在客廳娛樂領域繼續“稱霸”的關鍵因素。
2.智能投影更易迎合用戶大屏需求
盡管目前智能電視的主流尺寸已經達到了55英寸,但是相信絕大多數用戶還是希望家中電視的屏幕越大越好。因此,不論是從用戶的期待值,還是產品本身的功能性,智能投影都是看似可以在未來取代智能電視的熱門人選。
可以說目前智能投影類產品的內容、易用性、音效這“三座大山”都基本已經被各個擊破:首先Android系統的加入解決了投影這類產品在內容源方面的問題,讓這類此前“標準的辦公用品”走入到了普通家庭;其次,關于大家一直糾結的智能投影“不吊裝,放在哪?”的問題也在不少機型上得到了改善。例如,聯想最新推出的一款可扭轉式微投,它的鏡頭部分可以垂直90°自由旋轉,并支持自動梯形校正,能夠完全擺脫支架使用。明基i700智能投影則擁有側投功能。即便你不把它放在白墻的正中間,也能夠投射出規規矩矩的畫面。此外,市面上還有各種號稱距離墻面50cm就可投射出100英寸畫面的超短焦投影等等;最后還有一個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環節——音效。實際上,目前智能投影廠商為了讓用戶能夠擁有一個較為出色的整體視聽體驗,它們在音效方面也投入了諸多的精力,極米Z4X上哈曼卡頓揚聲器的添加就是一個典型的實例。
不過即便如此,智能投影現階段還是難以替代智能電視。仔細對比后你會發現,雖然各個智能投影廠商都在努力解決上面說到的內容、易用性和音效這三大方面問題,但遺憾的是,似乎沒有一款產品能夠把這三個問題同時解決。
另外,想要成為客廳中最重要的娛樂產品,能夠全天隨時打開正常使用其實比上面說到的三點更加重要。但顯然,所有智能投影類產品,包括所謂的激光電視,它們工作中的實際亮度是目前絕對的“死結”。因此,這一點無疑是所有智能投影、激光電視廠商在宣傳自己產品能夠替代電視機實現大屏視覺體驗時都會回避的問題。而這也恰恰正是這類產品與智能電視的本質區別。
3.硬件低成本讓虛擬現實快速升溫,內容才是關鍵
不管是虛擬現實還是增強現實,之所以這類概念能夠瞬間升溫,說明了一個關鍵的問題:大家對于視覺體驗的需求已經不再滿足于電視機、投影、手機的那塊屏幕了。而這在我們的調查中也可以充分看出,有28.5%的參與者希望虛擬現實設備能夠替代掉家中智能電視的地位,是所有選項中占比最多的一個。
按照目前的節奏來看,不管是能夠把你帶入到一個“全新世界”的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還是能夠讓你在現實環境基礎上疊加圖像的增強現實(Agmented Reality,簡稱AR)都已經成為了包括索尼、Oculus、谷歌、三星、微軟等巨頭,以及無數初創企業未來瞄準的目標,并且目前已經有少數產品問世。其中,虛擬現實技術的代表產品有Oculus Rift、索尼Project Morpheus,而增強現實技術的代表產品有谷歌眼鏡和微軟的HoloLens等。
其實,相對于需要在你家客廳里安裝各種攝像頭、傳感器才能體驗到超強震撼視覺效果的增強現實設備來說,同樣“玄幻”的虛擬現實技術之所以走得更快,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硬件成本極低——一個最簡單的翻版谷歌紙板虛擬現實眼鏡在網絡上的售價不到20元,如果不提那些國外巨頭產品,一個看上去“正兒八經”的虛擬現實頭戴設備只有百元左右。
然而,這個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的全新技術在給所有用戶帶來新鮮感的同時也遇到了不少問題。例如,看起來“笨重”的頭戴設備在形態上給人感覺過于累贅,完全不像是個娛樂產品。而不少“進階型”虛擬現實游戲其實也需要你在身上“掛”滿傳感器,把自己弄得像個試驗品。當然,上面這些僅僅只是外觀設計上的問題。對于目前消費者能夠接觸到的虛擬現實設備來說,現在更關鍵的是如何解決刷新率延遲帶來的眩暈感和怎樣的交互方式能夠給用戶帶來100%沉浸感。
此外,虛擬現實設備雖然硬件入門成本低,并且在功能上給用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體驗,但要真正實現商業化,走入普通老百姓家中,強大的內容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來看,虛擬現實在內容上大致有兩個最主要方向:游戲和視頻。
對于游戲制作來說,最大的一個問題是,由于虛擬現實設備特殊的光學結構設計,讓目前市面上所有的游戲都無法平滑移植到這個平臺上,必須重新開發。顯然,我們所期望的真正虛擬現實游戲并不是現在各種應用市場中的那些所謂 “全景圖片”、“全景點播”、“全景漫游”這種“諾基亞中的貪吃蛇”。同樣,電影、電視劇等視頻也是如此,都需要專門的設備拍攝。據說,一部幾分鐘影片的制作就要花去一個專業虛擬現實電影團隊幾個月的制作時間。因此,真正能夠像《鬼影實錄》、《無處可逃》這樣較為優秀的VR游戲和《11:57》這樣的電影屈指可數。
當然,目前針對虛擬現實設備專門制作內容的頂尖團隊也不在少數。例如,Oculus就請來了號稱3D游戲之父卡馬克和傳奇圖形程序員邁克爾這些技術大牛為其制作游戲內容。而且該公司還專門成立了電影工作室,拍出了首個虛擬現實短片《Lost》。但這對虛擬現實技術抱有極大期待的用戶而言,還僅僅只是個開始。
因此,從用戶對虛擬現實設備的期待值來看,它確實可以承擔起未來客廳娛樂突破口的角色,但肯定不是現在。而對于大家更為期待的增強現實產品而言,如何快速降低體驗成本是未來普及的關鍵。
4.智能電視還有這些最佳拍檔
1)傳統游戲主機不容忽視
此前在騰訊家電的一份調查數據中顯示,當網友被問及“經常用電視做什么?”的時候,雖然選擇玩游戲的網友只有18%,但這是除了“看電視節目”和“看網絡視頻”兩個選項的之外網友呼聲最高的一個需求。
其實業界很早就有廠商把智能電視中的游戲功能強化,單獨提出來當做賣點,直接打通大屏游戲與玩家之間的屏障,利用智能電視的大屏優勢和智能化功能特點給用戶帶來一站式的游戲體驗。這確實是個不錯的辦法,用戶買了智能電視就等于買了游戲機,兩全其美。然而,事實并非想象中那樣美好。
智能電視、電視盒子廠商在付諸實踐的過程中發現,乏味的游戲內容和糟糕的操作體驗使得廣大消費者并不買賬,絕大部分用戶寧可去選擇手游也不會把時間浪費在無聊的Android電視游戲當中。因此,轉了一大圈,客廳大屏游戲這個需求最后還是落在了傳統游戲主機身上。雖然游戲主機本身無法成為客廳娛樂的突破口,但它無疑是智能電視在客廳娛樂中的最佳拍檔。
之所以能夠成為“最佳拍檔”,游戲主機可謂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游戲主機可以說首先是搶占了“天時”。雖然對于游戲主機而言,不管政策放開與否,想要玩Xbox One、PS4的朋友其實早已通過各種渠道把它們搬到了客廳當中。但去年游戲機禁令的解除無疑是對于國內整個游戲主機市場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雖然這個政策來得有些偏晚,錯過了游戲主機發展的黃金期。但毋庸置疑的是,這個解禁令讓那些之前“想買而不敢買”的用戶可以放心的掏出腰包了。
而“地利”則指的是游戲主機先天就有著比智能電視或電視盒子更強大的硬件性能。目前家用游戲主機有三大巨頭,分別是微軟、索尼和任天堂。目前除了任天堂稍有落后以外,微軟Xbox One和索尼PS4的硬件部分都采用了X86架構,二者均配備AMD八核處理器、高性能獨立顯卡、8GB內存以及大容量硬盤等,主機的整體性能非常強大,各種大型游戲都可以輕松運行。
而對比智能電視或電視盒子,雖然它們的處理器目前也都宣稱達到了八核水平,但ARM架構的硬件在實際性能方面始終無法與傳統游戲主機抗衡。這也正是導致真正的游戲大作始終無法出現在Android平臺設備中的原因。相比家用游戲主機大作不斷的現狀,智能電視、電視盒子平臺“沒有”內容,就更別談游戲性。相信,就算是那些“偽玩家”買了Xbox One、PS4在客廳放到落土,也不會專門打開智能電視中的游戲。而這也就是所謂的“人和”。
2)無線音響設備空間巨大
智能電視的最佳拍檔除了傳統游戲主機,還有無線音響設備。實際上,音箱這類產品在客廳中與電視機一樣都是“古老”的客廳娛樂裝備。所謂的家庭影院實際上就是更加強調音響效果的產物。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家庭影院或許太過奢侈,現如今想要與智能電視配合,提升整體視聽感受,一個Soundbar甚至一個小小的無線音箱就足矣。
從目前市場中來看,我們想要最直接的提升音效,買個Soundbar即可,而且這類產品各個價位段非常豐富,從幾百元到上萬元都有。除了Soundbar以外,各種無線音樂播放系統也可以滿足大多數用戶需求。例如Bose的SoundTouch無線音樂系統或SONOS的無線HiFi音響系統都是不錯的選擇。
顯然,各大智能電視廠商在看到了這塊市場后,自然也不會輕易放棄。索尼、創維、小米、PPTV……不論是巨頭大佬還是新興品牌,都開始有意識的為其智能電視產品配備更加出色的揚聲器,或單獨配備專用音箱,以達到提升聽覺體驗的目的。
此外,在我們的調查中,還有少部分用戶選擇了移動設備或臺式電腦。選擇這些客廳娛樂產品的用戶數量不多,分別只占了參與人數的11.2%和4.2%。我認為,各種移動設備和臺式電腦之所以無法成為智能電視的替代品、無法承擔客廳娛樂突破口重任的原因非常類似:這兩類產品雖然在功能方面已經達到了一個不錯的娛樂水準,而且也有著各自不同的優勢,但是它們同樣都是因為屏幕尺寸的局限,直接導致了在這場爭奪中的敗北。
由此可見,不論是智能電視、智能投影、還是各種虛擬現實頭戴設備,基于現有客廳娛樂的內容,用戶其實只是在各種不同的“屏”之間進行選擇而已。誰能把“屏”做到體驗極致,誰就有可能笑到最后。
5.智能硬件讓客廳娛樂體驗立體化
在我們的調查中有一道題目:“為了提升客廳娛樂體驗,你會采取哪種方式?”根據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到,有63.3%的參與者選擇購買各種不同產品升整個體驗效果??梢姼嘤脩魧蛷d娛樂并不滿足于現狀,有著很大的期待。而這些期待并不是某一款產品、某一個單一功能就能解決的,需要各種不同類型產品的配合才能達到提升的效果。
我們說即便是游戲機、音箱等設備已經成為了智能電視的最佳拍檔,但僅靠這些未免還是不夠立體,缺乏臨場感。我們不妨發散一下思維,加入一些交互性更強的智能產品來提升客廳娛樂整體體驗,或許這些能給用戶一個真正的驚喜。
對于能夠改善或提升氛圍的產品其實有很多。例如,可以改變環境氛圍的飛利浦Hue智能燈泡。它的發光顏色能夠與電視畫面同步,帶來更好的觀看氣氛;Air Jumper概念空氣凈化器,它可以模擬亞馬遜叢林、夏威夷海灘等等全球各個國家或地區的空氣味道,并同樣能夠與電視機畫面內容進行同步;而Ambi Climate則是一款實現了自學習的溫控器,可以收集屋內的情況、主人的溫度偏好和當地的氣候規律。比如如何升溫降溫、窗戶朝向、主人在一天中不同時間喜歡什么溫度等等都能實現。
除了這些我們還可以考慮利用一些家居產品對客廳娛樂環境進行提升。例如,智能沙發的概念就是利用溫度、角度、舒適度等方面讓使用者與實際環境形成一個默契的互動??梢韵胂笠幌?,當你躺在一個智能沙發上觀看到電影的精彩部分時,沙發就會隨著場景搖晃、客廳的智能燈泡也隨著場景變換閃爍、音響還實時根據電影中的場景和你的情緒調節各類聲音的側重點……是不是立體感和臨場感一下子就爆棚了呢?
顯然,想要整體提升客廳娛樂體驗,加入更多成熟的智能產品,或許也是未來的一個重要方向。
五、各股勢力已把客廳娛樂變成戰場
1.那些傳統“老家伙”正在努力
在客廳娛樂中,視頻是永遠避不開的話題。不論是現階段的智能電視、智能投影,還是未來大家所期待的虛擬現實設備,視頻應用始終是一個最強的需求。
一直以來,我們在客廳環境中獲取視頻的主要途徑只有電視。而在這個過程中,從最早的模擬信號,到后來的數字電視,傳統數字電視運營商(包括廣電運營商和電信運營商)一直都是絕對的主角,從來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地位:“你播什么,我看什么”似乎成為了人們在觀看電視節目時的一種習慣。
1)廣電運雙管齊下迎戰OTT
擁有更多視頻資源的互聯網時代,讓這種習慣性的視頻觀看方式發生質了改變:從起初電腦中的視頻網站,到后來的電視盒子,最終蔓延到了電視——廣電在電視機內容生產中的核心地位迎來了巨大的挑戰??梢哉f,電視機的智能化發展直接導致了家中那個陪伴了我們多年的廣電數字機頂盒成為了“專門用來看電視節目”的雞肋。以至于近兩年來,向著互聯網視頻一邊倒的用戶流失直接刺激到了廣電的神經。
從2014年年中開始廣電的強勢打壓,到2015年11月左右大批不合規第三方應用被屏蔽,廣電針對電視盒子、智能電視的一系列強壓政策充分說明了廣電已經感到了危機。從廣電官方口徑來說,此前一系列的政策是為了凈化網絡環境,保證網絡視頻可管可控。但實質上,與互聯網盒子爭奪用戶、扶植有線電視可能是隱藏在廣電背后的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
發力的廣電開始在自己的智能化道路上布局,他們選擇了兩個不同的辦法:一是將傳統的廣電資源融入互聯網內容,構建DVB+OTT模式;二是推出號稱中國首款電視操作系統TVOS1.0。不難看出,廣電試圖先通過“短平快”的政策打壓重新確立地位,再利用手中的各種資源來縮短與電視盒子、智能電視的差距。
在DVB+OTT模式的進展上,廣電走得很快。據了解,目前包括北京、上海、湖南、河南、貴州、新疆、甘肅、江西、廣西、山東等地都進行了DVB+OTT模式的嘗試。其中廣為人知的合作有歌華有線與百視通、東方有線與未來電視和湖南有線與芒果TV等等。北京的小伙伴們難道沒發現你家歌華機頂盒的開機界面已經變成了類似電視盒子的主界面了嗎?
而相對來說,喊聲震天的TVOS1.0似乎有些落后。除了我們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視信息網絡展覽會上能夠看到幾款來自康佳、銀河電子、同洲等采用TVOS系統的DVB+OTT盒子以外,在其它地方我們似乎并沒有聽到太多的聲音。另外,TVOS系統之所以聲量不大,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廣電依舊為了保證內容的可管可控,TVOS系統的整體架構還是相對保守封閉,與目前“開放”的大趨勢有些相悖。
2)牌照方:一邊依靠政策一邊拉攏廠商
按照國家相關政策,由于不具備合法提供電視節目內容的資質,不論是智能電視廠商、盒子廠商都不能直接在電視機上提供視頻內容,而必須由廣電企業來提供節目內容和行使播控權,以達到從內容源頭上實現可管可控。也就是說,智能電視廠商或盒子廠商必須與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的廣電企業合作,才能生產和銷售互聯網電視。
目前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的廣電企業有七家,分別為:未來電視、百視通、華數、南方傳媒、芒果TV、CIBN和銀河電視。而任何廠商或互聯網巨頭想要進入到智能電視領域,必須與這七家中的一家合作才成。因此,與牌照方的合作與否成為了這些互聯網視頻內容進入客廳電視的第一道屏障。之前廣電對電視盒子、智能電視的打壓政策不僅從側面給了牌照方很大機會,而且也逐漸形成了終端廠商、互聯網公司與其之間的微妙關系。
從目前來看,這三者之間的關系非常復雜。按理說,智能電視、電視盒子這樣的終端廠商只要直接和牌照方進行合作即可,但是無奈牌照方在視頻資源上實在有限,想要在這個龐大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還是要靠視頻網站的內容來作補充,兩方的合作就變成了三方合作。而根據規定,所有終端產品中又不允許體現互聯網公司的任何品牌標識。這樣一來,互聯網公司輸出了內容,但是又無法保證自己的權益……于是,便有了終端廠商在與牌照方之間互相博弈的同時,又主動與其組建合資公司的戲碼。
所有人都應該知道,既然是國家政策,就帶有一定的強制性,沒有理由不去執行。但是在這個互聯網化、智能化極速發展的背景下,廣電也不得已對181號文件的執行力度有所松動。就像前段時間“風頭”過后,一些“活躍”的企業就偷偷摸摸地做起了小動作,各種類似于之前海信聚合視頻網站的情況開始出現。甚至某視頻網站也已經籌劃推出自有品牌的智能電視。此外,通過各種途徑對智能電視安裝視頻聚合應用,把手機視頻投射到電視大屏幕進行播放等等應用方式也開始似是而非的在各家新品宣傳中對消費者進行暗示。對于以上這些問題,我曾經也問過某電視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得到的回答很簡單:現在沒人管。
但顯然事實并沒有那么簡單,2015年11月,廣電對大批不合規第三方應用的屏蔽,就足以看出廣電對這個領域的關注度和治理的決心。而退一步來說,即便真是“現在沒人管”的狀態,電視企業對于目前這種“偷偷摸摸”的做法也還是有所顧忌的。這一點從前一段時間樂視與小米的對撕事件,以及廣電再發四條嚴規的“虛假”傳言中各方的態度就足以能證明。由此可見,各個智能電視企業在無法把握廣電政策力度的情況下,對視頻內容方面的各種動作都是具有一定風險性的。因此,在大家都把視頻當做重點的前提下,智能電視、電視盒子這樣的終端廠商與互聯網企業、牌照方的微妙關系仍然將長期維持下去。
3)電信運營商成對抗勢力中最弱一方
除了廣電的努力以外,電信運營商作為另外一股勢力也在不遺余力地推廣著IPTV+OTT模式產品。它們憑借著其寬帶業務用戶基數大以及可以直播回看的優勢,在推銷自己產品的同時,也把IPTV+OTT盒子送到了你家中。例如,聯通此前升級了它的智慧沃家盒子,電信也曾經斷斷續續推廣過悅me盒子等等。實際上,電信運營商的IPTV+OTT產品也與廣電形成了競爭關系,只不過它的戰斗力目前來看實在有限,威脅沒有互聯網盒子大而已。
其實國家提倡的“三網融合”說得正是上面這些問題。而之所以這些年來讓人總感覺“雷聲大雨點小”,歸根結底還是各方利益的盤根交錯。尤其是那些傳統的“老家伙”,如果還依舊保持著“拿得起,放不下”的心態,或許下一個被淘汰的就是他們。
2.BAT三大巨頭聚焦客廳娛樂市場
2015年10月阿里巴巴收購優酷土豆,在視頻行業與擁有愛奇藝的百度和擁有騰訊視頻的騰訊形成了三足鼎立局面。而在更廣闊的客廳娛樂領域,這三家巨頭自然也不會錯過,并早已從不同的角度開始滲透。
在BAT中,客廳娛樂路線走得最快的是騰訊。騰訊從內容輸出和交互體驗提升兩方面同時入手,打開了客廳娛樂新局面。騰訊通過和牌照方、硬件廠商的積極合作在內容輸出方面進行整體布局,比如在2015年8月份騰訊視頻攜手南方新媒體專為客廳量身打造了網絡視頻應用“云視聽企鵝”,為智能電視的視頻體驗進行加碼。在游戲方面,騰訊則通過將手游推送到電視端的形式巧妙的進入到了客廳大屏領域。而在交互體驗的提升方面,騰訊憑借著社交平臺優勢首先利用QQ和微信同樣打入了客廳,并且與眾多硬件終端廠商進行了合作,推出了支持QQ物聯、微信,而且還能通過語音玩QQ游戲的智能電視,讓智能電視的社交、娛樂、互動、服務等功能得到了進一步強化。
近兩年阿里巴巴在客廳娛樂方面也是頻頻出擊,先后與電視盒子、智能電視廠商、廣電系企業進行全面合作,讓其YunOS系統進駐到了各個客廳娛樂產品的終端。甚至在與湖南電廣合作后,阿里巴巴更是將其系統直接加入到了具備有DVB數字電視功能的智能機頂盒當中。而對于阿里巴巴來說,這一切的最終目的則是通過加大YunOS系統在客廳娛樂產品中的占有量為其支付寶打開客廳支付的突破口。
百度是這三家中比較保守的,除了之前推出了影棒、百度電視助手以外,并無其它新品亮相。
3.國內游戲主機市場戰火重燃
對于客廳娛樂而言,目前大家離不開的實際上就是那塊屏(智能電視)。而在這個環境中,那塊屏(智能電視)的最佳拍檔之一就是游戲主機。
1)解禁令引巨頭入局
小時候的紅白機陪我們度過了一個個難忘的假期——80后的我們對于游戲主機并不陌生。然而,我們大多數人對游戲機的印象似乎從PS、土星時代開始就出現了斷檔。2000年6月,為了防止青少年沉迷游戲,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文化部等7部門《關于開展電子游戲經營場所專項治理的意見》,開始了針對國內游戲機市場的治理工作。在該《意見》中,規定“自本意見發布之日起,面向國內的電子游戲設備及其零、附件生產、銷售即行停止。任何企業、個人不得再從事面向國內的電子游戲設備及其零、附件的生產、銷售活動?!痹摻钍沟梦覈螒驒C市場的大門正式關閉。
然而,該禁令的出現雖然把我國剛剛處于萌芽期的客廳游戲市場扼殺在了搖籃中,可這并沒有阻擋住人們對游戲的渴望,隨后端游的火熱和手游的一發不可收拾也充分說明了這點。但有一點必須承認,不論是端游還是手游,游戲在客廳娛樂中的地位一直處于相對弱勢。雖然近年來一直也有不少基于Android系統的游戲盒子問世,同時也有類似于騰訊這樣的巨頭推出了客廳微游戲機,但它們的定位更多是限于休閑游戲方面。而作為客廳娛樂代表的游戲主機由于政策的限制,一直在國內處于灰色地帶,不溫不火。
這種情況直到2014年1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針對游戲主機的解禁通知,意味著我國長達13年的游戲機禁售規定正式解除。游戲機禁令的解除不僅一下子釋放了廣大玩家對客廳娛樂的激情,也引來了微軟、索尼這兩大游戲巨頭對中國市場的爭奪。2014年9月23日微軟Xbox One入華、2015年3月20日國行索尼PS4正式發售,標志著國內客廳游戲市場翻開了新的一頁。
我們拋開那些以Android系統為基礎的各種游戲盒子不談,實際上在游戲主機禁令解除后,真正在國內市場上對決的只有兩家:微軟和索尼。
2014年9月底,微軟與百視通合作推出了Xbox One,成為了上海自貿區政策解禁后,首個登陸中國大陸的國行游戲機。而索尼的合作方則是上海東方明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雙方擬合資設立2個合資公司,一個負責軟件的發行、銷售和網絡平臺搭建,另一個負責硬件生產和銷售,共同推出PS4游戲機。
在游戲內容方面,今年的ChinaJoy上索尼迎來了PlayStation在中國的第一次發布會。在發布會上,索尼宣布PlayStation將在中國上市幾十款的新游戲。光從數量上看,甚至已經超過了E3,可謂是誠意十足。
微軟也不甘示弱,不僅宣布了獨占大作《光環:士官長合集》國行版登陸Xbox One主機,而且《極限競速6》、《神魔寓言》、《精靈與森林》等多款獨占游戲,以及《我的世界》和《神之浩劫》等新作也在現場提供首次試玩,火爆程度完全不遜于索尼。
2)游戲少價格高 中國之路行走艱難
此前有業內人士估算稱,“按照中國現在三口之家有4億家庭計算,假設其中10%會購買游戲機產品,如果銷售價格平均為2000元人民幣,就是接近千億市場,并且這是一個全新的市場?!比欢?,微軟和索尼在中國游戲主機市場的登陸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針鋒相對、火爆異常,但實際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順利。
根據尼克咨詢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Xbox One和PS4一共在中國售出不足55萬臺。而這個數字與這兩家巨頭在全球的其它國家和地區的銷售量相比令人非常失望。之所以國內游戲玩家的熱情在積攢了十余年后游戲主機市場還是出現了如此尷尬的情況,原因主要歸結為以下幾點:
首先是國內政府部門對游戲內容的審查制度。你是否還記得國行Xbox One在發布之初的“鎖區”風波?同樣,索尼行貨PS4也對網絡進行了鎖定。換句話說,中國行貨的用戶是不能連接到除中國區以外的PSN網絡中去的。因此購買行貨PS4/PSV的用戶只能和國內的用戶聯機游戲。另外,由于國內對游戲內容審核的原因,針對政治和暴力內容的嚴格規定使得大量暢銷游戲無法進入中國市場。這直接導致了不論是國行Xbox One還是國行PS4,游戲數量都非常匱乏。
其次是用戶消費習慣問題。國內消費者被網絡游戲高速發展時期培養出來的“免費”玩游戲習慣也讓游戲主機的推廣陷入困境。主機收費+游戲收費的模式一直都沒有被廣大的國內游戲玩家所接受。再加上國內游戲市場目前已基本被PC游戲和手游所占領。相比主機游戲,PC游戲以及手游的游戲品質與其差距正在縮小,而且更注重社交,可以更好的滿足玩家的交流和虛榮心等。這樣一來,缺乏頂級大作的游戲主機除了名號,其它就顯得有些單薄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價格。不論是國行Xbox One還是國行PS4的最廉價版本售價均高于全球其它國家或地區。所以導致這樣的定價在本已被日本、美國等地水貨飽和了的中國游戲主機市場中并不具備任何優勢。
由此可見,雖然政策的放開確實對微軟和索尼進入中國客廳游戲市場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各種無奈的現狀也讓兩大巨頭感到莫名的無助。
4.PC大佬們也把希望放在了游戲
也許所有的事情都有著前因后果。當國務院的一紙禁令將游戲主機擋在國門之外的那一刻,也注定成就了家用電腦后面在客廳領域多年的霸主地位。我雖然不敢說當時所有人都是借著學習的名義把電腦堂而皇之擺到家中的,但無疑在當時的時代條件下,也只有“學習”這個名義能夠說服家長花掉近萬元的價格去為我們買一臺“高級游戲機”。而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功能豐富的家用電腦搶占了我們更多的時間,確立了家庭娛樂的主力地位。
這樣的日子過了十幾年的時間,曾經沉迷于各種電腦游戲的80后玩家也逐漸成為了社會生產力的主力軍。而又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潮的到來,大家發現,作為曾經娛樂中心的家用電腦越來越被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所挑戰,再加上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碎片化移動娛樂概念的興起,大家漸漸的不再愿意特意為“玩游戲”、“發郵件”、“查資料”這種事情打開電腦。至此,當家用電腦的娛樂功能逐漸被智能手機等移動產品所替代后,家用電腦客廳娛樂中心的地位也就就此終結。而這個過程后來被業界認為是PC產業沒落的重要原因。
其實家用PC廠商很清楚,娛樂是進入普通家庭的根本,雖然PC游戲領域本不乏各種大作,但來自于移動設備、電視盒子、智能電視的壓力幾乎讓其難以動身。因此,想要重回客廳就要另作打算。而他們想到的就是在原有基礎上另立品牌,徹底向游戲轉型。
目前,全球銷量排名前五的PC廠商有聯想、惠普、戴爾、宏碁和華碩,而這五家PC大佬這幾年在中國市場也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在PC游戲領域做著各種努力:聯想除了此前的Y系列產品以外,推出了拯救者品牌;惠普擁有Pavilion、OMEN、暗夜精靈品牌;戴爾擁有游匣、外星人、XPS品牌;宏碁推出了E系列、Predator掠奪者品牌;而華碩則主推N系列、ROG玩家國度和飛行堡壘品牌等。
另外,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其它PC廠商的游戲品牌逐漸亮相也在市場上引來了不少玩家的關注,例如雷蛇、雷神、未來人類、機械革命、微星、戰神等都已經在市場中小有名氣。不可否認,如今PC市場中的游戲PC產品已經成為了一大支柱力量,并繼續擴大著在市場當中的地位。
不過家用PC想要重回客廳霸主地位光靠游戲可能還不成,畢竟在這個電子娛樂產業極度發達的時代,我們想要玩游戲,電腦已經不再是唯一的選擇。因此,如何在PC上打造一套完整的娛樂體驗或許對于未來發展顯得更為重要。在這其中,其實最典型的可能就要算是戴爾外星人系列產品了。不論是臺式機,還是筆記本,外星人系列產品都是以夸張的外觀設計、多彩的燈光組合、極高的硬件配置來表明自己的游戲身份,并已經成為了其它PC游戲品牌硬件產品的標桿。
但我始終認為,家用PC產品如果不能夠在聽覺、視覺給玩家一個完整的體驗,即便是向著游戲轉型,也難逃個人小眾的尷尬。例如,雖然我們在宏碁Predator掠奪者品牌產品中看到了各種炫麗的燈光設計,但音響部分卻只內置了一塊規格較高的聲卡,支持高阻抗耳機而已;而即便是華碩的ROG品牌產品擁有相對更為完整的聲、光體驗,但所配備的顯示器產品尺寸最大也只有34英寸而已。
顯然,家用電腦對于客廳娛樂而言,就算硬件配置、功能上都能夠給玩家帶來較為出色的感受,但視覺體驗上的限制仍然讓其與電視類大屏產品有著較大的差距。這也正是游戲主機為何能夠成為客廳娛樂最佳拍檔的原因。
5.新勢力向客廳娛樂進軍
1)沒落的傳統硬件借“智能化”進入客廳
IT硬件產品的智能化不僅把你身邊幾乎所有的設備都變得更加聰明,也讓幾乎所有已經沒落或即將沒落的傳統IT企業都看到了新的希望。其中,客廳娛樂成為了它們“蛻變”路上的第一個目標。
目前我們能夠看到的包括投影、音箱、攝像頭、電視遙控器,甚至我們今年在家博會上看到就連麻將桌也都被賦予了更多的智能化功能。
此外,智能化對于傳統IT硬件企業來說是個打翻身仗的絕佳機會。就像客廳大屏化趨勢“拯救”了極米這樣的傳統投影企業,讓其在今年6月獲得了Pre-B輪價值3億元人民幣的戰略投資。而且,對于產品本身來說,智能化的加入也讓其在功能上得到了從未有過的擴展,順理成章的進入到了客廳娛樂領域。例如,之前傳統的攝像頭類產品,它們在經過了外觀的重新設計和語音功能的加入后,搖身變為了陪伴型機器人,而具有體感功能的遙控器則成為了客廳娛樂中最有新意的那個控制設備。
總之,智能化將一些之前與客廳娛樂本不相干的產品帶入到了這個全新的領域中。不僅讓其自身的潛能得到了釋放,也為廣大用戶的生活娛樂方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體驗。
2)虛擬現實走入客廳邁出了第一步
雖然從目前看來,我國現有的客廳娛樂主要還僅僅只是視頻和游戲,但顯然未來的客廳中,并不會簡單的只有智能電視、電視盒子、游戲機這樣的產品,也不會僅僅拘泥于客廳中的某一塊屏幕。也就是說,不論是視頻還是游戲,未來更好的承載者一定不是現有的智能電視。而在這方面,國內外的巨頭們其實已經開始了動作,其中被譽為未來黑科技的領軍技術虛擬現實就是其中之一。
隨著光學顯示、陀螺儀、傳感器等技術的發展,把火爆的可穿戴設備和虛擬現實技術相結合可能是我們目前能夠看到的最有可能在客廳娛樂領域普及的產品了。目前涉及到該領域硬件的不僅包括微軟、索尼、HTC、三星等國際巨頭,而且據資料顯示,大大小小的國內VR設備開發公司也已超過90家。他們在頭戴顯示器、手柄、全身動作捕捉、眼球控制、視線跟蹤以及軟件內容等等方面都有涉及。
當然,如果你覺得現在VR設備還是離你有些遠,那么利用現有設備觀看360°全景視頻有可能是目前用戶距離VR最近的一個方式。
3月份,Youtube率先支持360°全景視頻上傳和拼接轉碼,而配套觀看的簡易VR眼鏡Cardboard迄今已售出超百萬套;Facebook在2014年20億美元收購Oculus后,今年9月也正式在News Feed中推出360°視頻內容;看上去動作最慢的蘋果,也在近期為U2樂隊打造了一款360°虛擬現實音樂視頻;10月31日,NextVR圓滿完成了NBA揭幕戰的3D 180°VR同步直播,更標志著VR視頻大幅接近實用化。而騰訊視頻也在9.3閱兵中正式上線了Flash全景360°點播。
毫無疑問,未來在所有人都把目光盯向虛擬現實后,設備、技術、內容等等都將不再是不可跨越的難題。而它的承載力、表現力也注定將成為未來視頻、游戲的一股強大力量,并延伸至各個領域。
3)機器人來到普通用戶身邊
雖然我們早就知道各種機器人上火星、上月球的故事,但不得不承認,就目前的技術條件來講,真正的智慧型機器人想要進入到普通家庭確實還有一段距離。但這并不妨礙像小小Q、布丁、小魚在家這樣的陪伴型機器人產品出現在客廳,給你的生活“加點兒料”。
早在2013年就有世界機器人協會的數據顯示,全球服務機器人的靜態市場規模約為60億美元,除了國防、醫療、消防等特殊領域使用的服務機器人以外,以教育、娛樂和家務為主要功能的家庭服務機器人市場具有“萬億”潛質。
從目前來看關注于家用機器人的企業還多為初創公司,產品也都以陪伴型為主,功能上擁有視頻聊天、語音、監控等,并且能夠與手機相結合進行遠程控制。而還有另外一些看起來更加高大上的產品,例如阿爾法機器人,在其第二代產品中據說不僅可以實現之前普通機器人的所有功能,而且你讓它干什么它就會干什么,比如“拿東西”、“到哪去”等等操作均能實現,甚至它還能教你練瑜伽,已具備高度智能化的特征。因此,機器人大軍進駐客廳娛樂已經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未來,它不僅正在發生,而且在快速前進。
六、客廳娛樂的未來可能不是電視
1.智能電視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稱霸客廳
隨著各種產品智能化的演進,我們的客廳環境中能夠承擔起“娛樂”功能的產品已經不再僅僅只有一臺電視機。很顯然,各種五花八門的智能娛樂產品正在慢慢瓜分我們真正坐在電視機面前的時間。但即便如此,我們仍然認為,智能電視還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稱霸客廳。
不論從我們本次的調查數據,還是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視頻觀看仍然是絕大部分用戶在客廳環境中最普遍的娛樂方式,而智能電視則是目前承載視頻內容的最佳選擇。
首先,在電視機產品智能化普及之后,不管是傳統的電視臺,還是各大視頻網站,都在源源不斷、較勁腦汁地取悅著電視機前的觀眾們。而如此強大的內容支持也成為了智能電視稱霸客廳的基礎。
其次,與其它產品相比,電視機這個品類一直以來作為客廳中最大的那塊“屏”,本身就在各個年齡層的用戶中都有著極為堅實的使用基礎。從用戶對電視機的使用習慣來看,這并不是一個能夠投射大尺寸屏幕的投影,或是一部智能化程度很高的手機所能替代的。甚至目前仍然還有相當一大部分用戶即便是每天真正能坐在電視機前的時間并不多,但他們仍然還是會從早上起床開始就打開電視,直到晚上睡覺才將其關閉。而對于這部分用戶而言,電視機的功能已經從“娛樂”轉化為了“陪伴”。甚至,這種情況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的加劇還將持續。
除了視頻以外,電視機產品的智能化也給了包括硬件廠商、軟件廠商、消費者各種可能。就像我們之前所描繪的那樣,智能電視不僅只是視頻觀看的工具,它還整合了購物、健康、教育、金融等多個功能入口。即便是這些功能目前看來有些還并不成熟,但無疑已經成為了廠商和用戶未來都愿意去嘗試的方向。
2.未來“電視”不以固定形式存在
當然,雖然我們說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智能電視憑借著強大的“群眾基礎”會在客廳環境內繼續稱霸。但長遠來看,更多智能產品的加入,讓智能電視“去中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未來“電視”并不一定是客廳娛樂的中心,甚至不一定是以固定的形式存在。
我們不能否認,直到現在客廳娛樂仍然還是在圍繞著以智能電視為中心展開。但是你會發現,圍繞著智能電視的這些硬件產品在功能越來越強大之后,電視機在整個娛樂環節中已經不再是必不可少的。它或許只是充當了其中的一個模塊,也或許只是一個簡單的入口而已。
微信的加入,讓你在觀看一檔熱播的電視劇時,可以隨時利用手機與同時觀看該檔節目的朋友進行互動,或評論、或吐槽、或截圖分享。這時雖然你正在打開著電視,但更多娛樂的功能已經轉向了手機中的微信;當你的智能電視與家中的跑步機相連,在健身的同時,智能電視上或模擬跑步場景,或呈現實時體征數值,而這時電視實際上只是跑步機的一個功能擴展而已;而你想靜靜的坐在客廳中欣賞一段音樂,舒緩一下心情時,甚至已經有越來越多強調音響效果的智能電視可以直接關閉掉屏幕,讓揚聲器獨立播放。
另外,“屏”的概念會在客廳娛樂中愈發突顯,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你將不再依賴于電視機去進行各種視頻的播放。甚至你的整個客廳墻壁都將以一塊“屏”的形式呈現在你的眼前。
這樣的未來已經開始在你身邊慢慢發生。例如現在更多的年輕人已經習慣于利用手機、平板電腦觀看視頻;而目前更多有新裝修計劃的小兩口已經開始嘗試讓一整面墻都變成屏幕的投影等等。更重要的是,隨著未來虛擬現實技術的快速發展,當你戴上頭戴設備后,你的客廳不僅將變成博物館、電影院、旅游勝地,甚至你還能和游戲中的人物互動,親臨硝煙彌漫的戰場,體驗生死一線的感覺。
3.目前客廳娛樂領域缺乏殺手級產品
在我們的調查中顯示對于“客廳娛樂產品是否要購買同一品牌?”這一問題,有65.9%的參與者表示無所謂,什么品牌都成。但在被問及“如果組建客廳娛樂系統你更愿意接受哪種類型公司的產品?”時,卻有33.3%的參與者選擇了擁有成熟解決方案的傳統家電企業,44.1%的參與者選擇了擁有更豐富資源的互聯網公司,兩項數據相加占比超過70%,與選擇擁有更新奇好玩想法的創業公司的參與者占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梢?,大家其實對客廳娛樂產品的需求更多的是“求穩”,更想要的是品質。
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不論是傳統的家電廠商還是大型互聯網公司,在客廳娛樂領域中依舊還只是把精力更多匯聚在智能電視、投影機,以及各類視頻應用等主流產品和應用類別之上。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谷歌、微軟、索尼、騰訊、HTC等國內外巨頭已經把目光瞄準了虛擬現實這類未來期待值很高的技術,雖然就眼下而言,各家還都仍在探索階段,并無一款真正意義的殺手級產品出現,但待虛擬現實技術在硬件、內容、體驗等方面逐漸成熟,必將成為未來客廳娛樂勢力中的一匹黑馬。
4.客廳娛樂只是智能化的一部分
客廳環境下其實還有很多其它事情可做。比如在引入了各種智能家居類產品后,你可以利用手機遠程控制家中客廳的所有設備,在進家門之前就可以打開空調,把室溫調整到舒適的程度,而這時掃地機器人已經完成了對整個房間的清掃。在你開啟房門的那一刻,客廳的燈光就會被點亮,電視機中就已經開始播放提前下載好的大片,甚至窗簾也已經被自動打開……一切都是完全自動化、人性化的場景。這并不是什么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它實際上已經在一些高檔酒店中得以實現。
再比如,還有智能電視廠商提出了智慧屏幕的概念:當你想玩游戲時,在拿起手柄的那一刻,屏幕中就會出現你想玩的那款游戲的畫面;當你站在智能體重秤上時,不用再打開手機APP,就可以在大屏上顯示出你當前的各項身體指標。另外,不少智能控制類產品也加入了對燈光、電源、物品、門窗的控制與監測等功能,讓客廳成為整個智能家居的中心。
不僅如此,未來各種智慧型機器人的介入將徹底改變你的生活,逐步走入到你的客廳,陪你聊天、陪你看電視、給你做飯、洗衣服……我們相信,這一天并不遙遠。
2016,我們注定還將看到來自于客廳娛樂領域的各種爭奪。這其中不僅有真正在為客廳娛樂體驗提升而努力的各方參與者,也有試圖把客廳娛樂當做商業利益的落腳點讓本該“單純”的客廳變成爾虞我詐戰場的攪局者。
這里依舊是你的客廳,但又將是誰的娛樂?
本文援引:http://digi.tech.qq.com/a/20151231/0085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