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觀看本站新聞視頻請下載支持FLASH的瀏覽器
      安卓手機用戶瀏覽頁面顯示“無法加載插件”解決方法
      您的位置 : 首頁 / 新聞觀察站 / ::新崇農村:: / [新聞]生態廊道或將崇明島成上海大公園 五年內新增林地7萬畝讓百姓享紅利(圖)

      [新聞]生態廊道或將崇明島成上海大公園 五年內新增林地7萬畝讓百姓享紅利(圖)

      提交于: 2016-06-18 22:17
      分享到:

      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時下,崇明島上興起一股“種樹”熱潮。村民主動流轉土地,聯名遞書申請栽植,從受歡迎程度,足見這項名為生態廊道的建設工程,并非種樹那么簡單。廊道寬度為道路兩側各10米、種植密度在每畝20-30棵,更多人形象地稱之“在家門口造公園”。

      森林覆蓋率達24%、PM2.5平均值為35、被列入聯合國綠色經濟教材……從新世紀初確立“生態島”定位至今,崇明已走過十多個年頭。建設生態廊道,正是在厚植生態優勢的同時,讓百姓共享生態紅利。

      一鎮一樹種 有特色

      西府海棠、垂絲海棠、貼梗海棠,從淡白淺粉到紅若云霞,崇明縣三星鎮成了名副其實的“海棠花溪”,輔以紅葉石楠、女貞、廣玉蘭等樹木點綴,相映成趣。去年,三星鎮建設生態廊道面積達1116畝,在崇明18個鄉鎮中占據首位。

      在三星鎮協進村,332畝生態廊道種植了近6000棵樹,而且都處于鎮區中心地帶,“這就是給我們在家門口造公園呢,得實惠了!”“我們老年人特別歡迎,在海棠林里晨練散步,安全系數也高!”很多村民的家,就挨著生態廊道,每天置身林間花海,共享崇明“生態立島”的紅利。

      目前,崇明縣生態廊道面積達7444畝,從本島“三橫十五縱”的主干道,逐漸覆蓋各鄉鎮的骨干道路和主要河道周邊。根據規劃,崇明將在“十三五”期間新增林地面積7萬畝,森林覆蓋率升至28%,今年就要增加2.2萬畝,而生態廊道將占造林計劃的70%。

      “一鎮一樹種”,是生態廊道的最大特色。崇明縣綠化管理所所長張林榮介紹,各鄉鎮在參考公益林樹種名錄后,根據園林專家的指導選擇,全縣樹種總數超過20種,還包括北美紅櫟、美國紅楓等引進品種。

      自主選擇,自由發揮,每個鄉鎮都各不相同,因而一年四季就各有景致。冬日東平鎮梅花寒,春季豎新鎮玉蘭香,初夏港西鎮合歡開,深秋廟鎮的楓樹、堡鎮的銀杏、城橋鎮的櫸樹正盛。隨季而變,形成大色塊的樹林,市民游客移步換景,美不勝收。

      “爭取花3至5年時間,通過調整、補植、新建林地等方法,優化完善林相結構,豐富林木色彩,形成具有觀賞功能與人林互動結構的生態景觀環境,讓整個崇明成為一座大公園,讓百姓共享生態島建設成果?!背缑骺h縣長唐海龍說。

      算清經濟賬 不吃虧

      生態廊道的建設土地,主要由村民的責任田流轉而來?!捌鸪鯄毫νΥ?,怕老百姓不支持,沒想到基本很順利,有村民放棄高收益的土地,主動要求流轉?!睆埩謽s介紹。

      村民的支持,既有改善生活環境的考慮,也有一筆“經濟賬”。73歲的村民龔致安算得很清,由于年紀大了,他家除了小部分田地用以自種,大部分都流轉給來自外省的種糧大戶?!懊磕昝慨€收租1100多元,但是轉給個人不穩定、沒保障。生態廊道的標準地價是900元,加上200元公益林補貼,并不吃虧,所以我們寧愿跟政府簽合同,沒風險,子女也安心!”

      “種田是看天吃飯,今年小麥就減產了,村民收入受到影響,與之相比,種樹就是旱澇保收?!眳f進村黨支部書記王?;⒔榻B,從前期種植到后續養護,施工方用的大多是本地勞動力,而且都是70歲以上的老年人,兩三個月來每人也多了四五千元,等于有了兩份收入。

      此外,三星鎮毗鄰明珠湖公園,生態廊道就成了景區的“附屬景觀”。在延伸廊道的同時,鎮里計劃加強林旅結合,逐步提升配套,將閑置用地改造成停車場、小超市、服務站等,為市民游客提供便利?!耙院?,還能吸引投資,給村民開民宿和農家樂,推廣自種的農產品,這不是又多了一份收入?”

      “好環境可以當飯吃”,為美化鄉里出力,更是件值得驕傲的事。生態廊道剛建成那會兒,經常有村民散步時指著某棵樹說“這是我種的”,言語里滿是自豪?,F在,村民還約法三章,自覺愛護這片家門口的公園:不破壞植被,不亂丟垃圾,不在河里用電捕魚,靜待來年春花爛漫時。

      重塑好環境 得實惠

      采訪中,很多人建議我們去橫沙島看一看,作為崇明三島中最嬌小的一座,這里沒有工業企業,沒有高樓大廈,全島綠化覆蓋率達70%,空氣負氧離子含量超過大都市200倍。已經是一座“綠島”,還有必要再植樹、建廊道嗎?

      答案是肯定的?!吧鷳B廊道是一大契機,可以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提升人居環境?!睓M沙鄉新春村村主任倪春燕坦言,此前村里不少土地用以養蟹,村民經濟效益頗豐,但粗放的養殖方式造成水體污染,溝河里的魚蝦數量大減?!袄习傩找惨庾R到了這點,想要改變現狀,這次生態廊道建設,正好減少蟹塘、保護水資源?!?/p>

      村民朱海娟養了18年蟹,有十幾畝蟹塘,這次村里建生態廊道,她第一時間把蟹塘土地全部流轉?!梆B蟹一年只賺五六萬,時間一長水質降低,欠了環境的賬,不如改造廊道,提升生活品質?!贝送?,一些村民還主動拆除雜亂無章的雞鴨棚,為了不影響廊道的整體布局,咬牙賣掉了自家的橘樹、香樟樹。

      村民的積極性有多高?倪春燕收到40多位村民的聯名“意向書”,主動要求流轉土地。因為他們中的很多在參觀建成的廊道后十分羨慕。之前,倪春燕保守估計村里能流轉土地50畝,目前這個數字已達到500畝?!案驹?,在于老百姓的環境意識不斷提高,注重起生活品質了?!?/p>

      眼前的橫沙鄉,已經建成以9條主干道為框架的312畝多樹種生態廊道,基本覆蓋主要居民集中區。今年,全鄉已流轉土地近2000畝,櫻花、桂花、香椿、櫸樹、烏桕、紫玉蘭、白玉蘭、無患子等樹種也將匯集生態廊道。白墻紅瓦的農舍,清澈的溪澗、琳瑯的蔬果掩映在繽紛色彩中,無疑是一幅鄉村美景。

      植樹不簡單 重互動

      目前,上海市生態廊道建設導則與管理辦法即將出臺,各區縣都在結合自身特點,規劃2016-2018年生態廊道建設。根據“十三五”規劃相關內容,生態廊道建設工程是上海綠色生態網絡的重點項目之一。

      無論從崇明縣級還是全市層面,對生態廊道的定義,都不是簡單的植樹造林,本質區別在于生態功能與觀賞休閑并重,增強人與自然的互動。

      例如,生態廊道的寬度在道路兩側各10米左右,種植密度控制在每畝20棵至30棵,相比,傳統公益林的樹木種植密度在每畝45棵至85棵。因而,生態廊道則為自行車道和人行步道預留空間,選擇的也是多樹種結合,高低錯落,供市民體驗騎行和慢跑的樂趣。

      這與正在建設的郊野公園也不謀而合。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崇明提出以國際生態旅游島為目標,推進全域景區建設,將扎實的生態優勢轉化為切實的發展優勢。

      近期,崇明長興島郊野公園確定將在今秋投入試運營,年底正式面向公眾開放,這也是上海一期規劃建設中規模最大的郊野公園。與此同時,長興島的北環河生態廊道建設正緊鑼密鼓進行,預計將在年底建成開放。生態廊道將貫穿大半個長興、總長16.7公里,劃分為“春之花”“夏之歌”“秋之色”“冬之韻”四大主題區,分別種植上百種四季特色的樹種,由此形成“三季觀花、一季觀綠”的景觀特色。

      在全市范圍,構建綠色生態網絡,促使城市綠化從碎片化向系統化轉變。打造生態廊道和城市綠道,建設口袋公園、社區公園、地區公園、郊野公園,將整座城市變成一座“大公園”,也將實現生態環境和公共開放空間的有機串聯,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度。

      本文援引:http://www.envir.gov.cn/info/2016/6/617395.htm

      advs: 

      淘寶充值
      一级A片黄片在线影院